醫用口罩是指適用于醫療工作環境下,過濾空氣中的顆粒物,阻隔飛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的自吸過濾式醫用防護口罩。
疫情之下,口罩儼然成為了出行必備品,雖然國內情況已有好轉,但目前正是國際疫情爆發期,短時間內,口罩仍不能摘下,關于口罩的知識,每個人多少都必須了解一點,今天就跟大家科普一下,關于口罩你需要知道的三件事情。
口罩怎么分?
口罩一般是指戴在口鼻部位用于過濾進入口鼻的空氣,以達到阻擋有害的氣體、氣味、飛沫進出佩戴者口鼻的用具,以紗布或無紡布等制成,一般分為普通口罩、日常防護型口罩和醫用口罩。
普通口罩,比如針織口罩、新材料網紅口罩等,材質可能為棉布、紗布、毛線等,主要用于保暖防風。
日常防護型口罩是指在日常生活中空氣污染環境下濾除顆粒物所配戴的防護型口罩。
醫用口罩是指適用于醫療工作環境下,過濾空氣中的顆粒物,阻隔飛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的自吸過濾式醫用防護口罩。生產醫用口罩類產品,需要向省級食品藥品監督管理局器械處申請辦理“醫療器械產品注冊證”、“醫療器械生產許可證”。
口罩怎么選?
“醫用口罩”“醫用護理口罩”“醫用外科口罩”“醫用防護口罩”“N95”“KN95”,甚至還有“FFP2”……口罩品種這么多,我們該買哪一款呢?
下面這張圖針對不同的人群與場景,給出了相應的口罩類型,可以幫助我們快速選擇。
但具體選擇某一類中的哪一款,則要從生產標準上進行辨別,總結來看,目前中國口罩的生產涉及的標準主要為以下幾項:
① GB 19083-2010《醫用防護口罩技術要求》標準適用于醫療工作環境下,過濾空氣中的顆粒物,阻隔飛沫、血液、體液、分泌物等的自吸過濾式醫用防護口罩。
② GB 2626-2006《呼吸防護用品 自吸過濾式防顆粒物呼吸器》標準所規定的防護對象包括各類顆粒物,還規定了呼吸防護用品的生產和技術規范,對防塵口罩的材料、結構、外觀、性能、過濾效率(阻塵率)、呼吸阻力、檢測方法、產品標識、包裝等都有嚴格要求。
③ GB/T 32610-2016《日常防護型口罩技術規范》標準適用于在日常生活中空氣污染環境下濾除顆粒物所佩戴的防護型口罩。涉及的主要指標包括功能性指標顆粒物過濾效率、呼氣吸氣阻力指標、密合性指標等。該標準要求口罩應能安全牢固地護住口、鼻,不應存在可觸及的銳利角和銳利邊緣,對甲醛、可分解致癌芳香胺染料、微生物等可能會對人身體造成傷害的因素做了詳細規定,以保障公眾佩戴防護口罩時的安全性。
④ YY 0469-2011《醫用外科口罩》標準適用于由臨床醫務人員在有創操作等過程中所佩帶的一次性口罩。醫用外科口罩用于覆蓋住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頜,為防止病原體微生物、體液、顆粒物等的直接透過提供物理屏障。該標準規定口罩的細菌過濾效率應不小于95%。
⑤ YY/T 0969-2013《一次性使用醫用口罩》標準適用于覆蓋使用者的口、鼻及下頜,用于普通醫療環境中佩戴、阻隔口腔和鼻腔呼出或噴出污染物的一次性使用口罩。
⑥ FZ/T 73049-2014《針織口罩》標準適用于以針織面料為主要材料制成的口罩。
了解了上面不同參數對應的口罩類型和功能后,購買時只要看數字就可以。
醫用防護口罩符合中國GB 19083-2010 強制性標準,具有良好面部密合性,不設呼氣閥,過濾效率≥95%(使用非油性顆粒物測試),要求通過合成血液穿透測試(防止體液噴濺),并對微生物指標提出要求。
* N95口罩經美國NIOSH認證,非油性顆粒物過濾效率≥95%。
* KN95口罩符合中國GB 2626 強制性標準,非油性顆粒物過濾效率≥95%。
口罩怎么用?
在三個月的疫情里,大家對“如何戴口罩”早已了然于心,但對于“如何摘口罩”可能還不夠重視,這里再給大家分享幾點使用口罩的注意事項:
摘口罩時,記住 4 個 「不要」:
1.不要觸碰口罩的外表面;
2.不要觸碰口罩的內表面;
3.不要觸碰別人使用過的口罩,避免交叉感染;
4.不要直接放在包里、兜里等處,容易造成持續感染風險,可以由內向外反向折疊后,用自封袋包裝。
5.摘口罩的時候,盡量避免污染區(外面),主要摘下耳掛。
口罩需要勤更換
一次性的口罩要避免反復使用。
當出現以下情況時,也應及時更換口罩:
1.呼吸阻抗明顯增加時;
2.口罩有破損或損壞時;
3.口罩與面部無法密合時;
4.口罩受污染(如染有血漬或飛沫等異物時);
5.曾使用于個例病房或病患接觸(因為該口罩已被污染);
* 資料來源于網絡
上一頁:
相關新聞